【大黃簡介】
大皇,別稱將軍、黃良、火參、膚如、蜀、牛舌、錦紋收錄的草藥,分布于陜西、甘肅東南部、青海、四川西部、云南西北部及西藏東部。藥用來源為 蓼科植物掌葉大黃Rheum palmatum L.、 唐古特大黃Rheum tanguticum Maxim.ex Balf.或藥用大黃Rheum officinale Baill.的干燥根及根莖。秋末莖葉枯萎或次春發(fā)芽前采挖,除去細根,刮去外皮,切瓣或段,繩穿成串干燥或直接干燥。
中國大黃主要作藥用,中藥大黃具有攻積滯、清濕熱、瀉火、涼血、祛瘀、解毒等功效。
歐洲及中東的大黃主要指幾個作食用的大黃屬品種,莖紅色,氣清香,味苦而微澀,嚼之粘牙,有砂粒感。
屬瀉下藥,生用瀉下作用較強,熟用則瀉下作用較緩而長于瀉火解毒,清利濕熱;酒制功擅活血,且善清上焦血分之熟;炒炭常用于涼血止血。
播種期:無霜期
適播地:喜歡陰濕的環(huán)境,野生或栽培
二、大皇適合什么樣環(huán)境
生于山地林緣或草坡,喜歡陰濕的環(huán)境,野生或栽培。
三、大皇播種土地怎么整理
土地清理,追肥后翻土深耕1次,耙地1次,這樣泥土和肥就很均勻的混合在一起,沒有大土蛋,好種植發(fā)芽,然后用噴灑消毒,消毒后蓋地膜封閉床面。最重要的是,土地要做好排水于澆灌工事。
四、大皇怎么種植
用種子繁殖,也可用子芽(母株根莖上的芽)繁殖。種子繁殖:大黃品種易雜交變異,應(yīng)選品種較純的三年生植株作種株,7月中、下旬待種子大部變黑褐色時,連莖割回,陰干,脫粒。備用。用育苗移栽、直播法兩種。分春播和秋播,一般以秋播為好。育苗,可條播或撒播。條播者橫向開溝,溝距25~30cm,播幅10cm,深3~5cm,每1hm2用量30~75kg。撒播是將種子均勻撒在畦面,薄覆細土,蓋草。每1hm2用種量75~105kg。發(fā)芽后于陰天或晴天午后將蓋草揭去。苗出齊后,及時除草、澆水。如幼苗太密,可結(jié)合第1次除草間苗。苗期追
五、大皇怎么養(yǎng)護
初冬回苗后用土、草或落葉覆蓋,至次年萌芽時揭去覆蓋物。春播者于第2年3~4月移栽,秋播者于第2年9~10月移栽。選很有中指粗的幼苗,將側(cè)根及主根的細長部分剪去,按行距70cm,株距50cm開穴,穴深30cm左右,每穴栽苗1株。春季移栽的蓋土宜淺,使苗葉露出地面,以利生長;秋季移栽蓋土宜厚,應(yīng)高出芽嘴5~7cm,以免冬季遭受凍害。直播法,按行距60~80cm,株距50~70cm穴播,穴深3cm左右,每穴播種5~6粒,覆土2cm左右。每1hm2用種子22.5~30kg,苗期管理與育苗移栽法相同。間苗1~2次,在苗
高10~15cm時定苗,每穴1株。子芽繁殖:在收獲大黃時,將母株根莖上的萌生健壯而較大子芽摘下,按行株距55cmX55cm挖穴,每穴放1子芽,芽眼向上,覆土6~7cm,踏實。栽種時在切割傷口涂上草木灰,以防腐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