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北欒簡介】
北欒,無患子科欒樹屬形態(tài):落葉喬木,高可達15米,樹型近圓球形,樹皮灰褐色,枝有圓棱,皮孔明顯突出,無頂芽。奇數(shù)羽狀復(fù)葉互生,小葉7-15枚,卵型或橢圓狀卵形。葉緣粗鋸齒,近基部常有深裂層,葉表面深綠色光滑?;S色,頂生圓錐,花序花期6-7月份開放,9-10月份果實成熟。果皮膜質(zhì)膨大,三角狀卵形似燈籠,成熟時為橘紅色或紅褐色,種子圓形黑色。
欒樹大多用作于行道樹、庭蔭樹以及園林景觀。要說到欒樹的對于城市景觀起到的效果,夏季欒樹黃花掛滿樹,果實似燈籠,十分的美觀,若與合歡樹搭配效果會更佳,形成一道淡黃粉紅的美麗風景線,是理想的觀賞庭陰樹及行道樹種。
播種期:無霜期
適播地:在微酸與堿性土壤上都能生長
二、北欒適合什么樣環(huán)境
喜光,稍耐半陰,對土壤要求不嚴,在微酸與堿性土壤上都能生長。也能耐鹽漬性土,耐寒,耐旱,耐瘠薄,并能耐短期水澇,深根性。經(jīng)常長在樹林邊緣、山林或溪谷,亦可見到在山谷草叢或草窩中,對生長環(huán)境要求不是很高。
三、北欒播種土地怎么整理
在種植前需要清理土地,并深耕,然后施足肥料,以每一畝地2.5~7.5噸牛糞羊糞撒施,用過肥之后翻耕一次,細耙一次,如此泥土和養(yǎng)料就水分平均的混合在一起,土地最好整理的細碎,這樣有利于種子的發(fā)芽,因北欒稍微耐澇,所以排水工事并不是那么嚴格,但是為了苗木的正常生長,排水給水的工作還是要做好為佳。
四、北欒怎么種植
北欒種子大小屬于常見大小,出芽率高,生長迅速,因此北欒多采用播種種植,北欒播種:播種地要泥土松散透氣,保水和排水功能精良,具必定的肥力,無地下害蟲和病菌。可進行催芽處置,即清水浸泡一晝?nèi)?,然后取出控干表面水分即可播種,種子播種后,覆一層1厘米至2厘米厚的松散零碎土,以防種子干枯失水或受鳥獸損害。
五、北欒怎么養(yǎng)護
北欒播種后約6-10日即可發(fā)芽出苗,出苗后把掩蓋遮蔽物撤掉,然后及時搭棚遮蔭,遮陰度應(yīng)視其時外地的氣溫和睦候前提而定,以確保其嫩芽不受日灼損害為度。
嫩芽長到5厘米至10厘米高時要問苗,每平方米留12株間苗,間小留大,去劣留優(yōu),間密留稀,全苗等距,并在陰雨天舉行為好。聯(lián)合間苗,對缺株舉行補苗處置,以確保嫩芽散布平均。進了秋季要逐漸延伸光照工夫和光照強度。直至承受全光,以進步嫩芽的木質(zhì)化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