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原始農業(yè)在長江流域的種植
原始農業(yè)是指人類最早期的農業(yè)生產活動,它標志著從采集狩獵經(jīng)濟向定居農耕經(jīng)濟的轉變。長江流域是原始農業(yè)的重要發(fā)源地之一,這里的人們很早就開始種植水稻,形成了獨特的稻作文化。
1. 發(fā)展階段
- 萌芽期(約1萬年前):人們開始嘗試馴化野生植物,如野生稻。
- 形成期(約7000-5000年前):隨著工具的進步和經(jīng)驗的積累,出現(xiàn)了較為固定的耕種模式。
- 成熟期(約5000年前至今):形成了完整的稻作農業(yè)體系,包括選種、育苗、插秧、管理等環(huán)節(jié)。
2. 主要作物
- 水稻:長江流域最重要的農作物,也是中國乃至東亞地區(qū)的主要糧食作物之一。
- 粟(小米):雖然不是長江流域的主要作物,但在某些地區(qū)也有少量種植。
- 豆類:如大豆、綠豆等,作為蛋白質來源補充主食。
- 蔬菜:早期以野菜為主,后來逐漸發(fā)展出多種栽培蔬菜。
3. 種植技術
- 水田管理:包括灌溉、排水、施肥等,保證土壤濕度適宜,促進作物生長。
- 輪作與休耕:通過輪換種植不同作物或讓土地休息一段時間來保持地力。
- 病蟲害防治:采用物理方法(如捕蟲)、生物方法(如引入天敵)和化學方法(如使用天然農藥)控制病蟲害。
4. 社會組織與文化
- 村落形成:隨著農業(yè)的發(fā)展,人們逐漸聚居成村落,促進了社會分工與合作。
- 祭祀活動:為了祈求豐收,先民們會舉行各種祭祀儀式,表達對自然神靈的敬畏之情。
- 農具制作:石器時代晚期至新石器時代,人們開始制作石斧、石鏟等農具,提高了勞動效率。
5. 影響與意義
- 對后世的影響:長江流域的原始農業(yè)不僅為當?shù)鼐用裉峁┝朔€(wěn)定的食物來源,也為后續(xù)文明的發(fā)展奠定了基礎。
- 文化傳承:許多與農業(yè)相關的習俗、節(jié)日至今仍被保留下來,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。
總結
長江流域是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原始農業(yè)的重要發(fā)源地之一,特別是水稻的種植技術,在人類文明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。通過對這一時期農業(yè)發(fā)展的研究,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先民的生活方式及其對現(xiàn)代社會的影響。
草的品種多達千萬,我們把常用分類為:草坪類、牧草類、花草類、藥草類等等,查看全部品種請移步種子大全。
下面列舉一些常用的品種:
草坪草種類品種:
1.百慕大種子
2.早熟禾種子
3.高羊茅種子
4.狗牙根種子
5.剪股穎種子
6.結縷草種子
7.馬尼拉草坪
8.果嶺草種子
9.黑麥草種子
草花植物品種:
1.金盞菊種子
2.石竹種子
3.格桑花種子
4.矢車菊種子
5.雛菊種子
6.福祿考種子
7.含羞草種子
8.黑心菊種子
9.金雞菊種子
10.矢車菊種子
11.美女櫻種子
12.天人菊種子
13.萬壽菊種子
14.百日草種子
15.油菜花種子
16.康乃馨種子
17.月見草種子
18.波斯菊種子
19.鼠尾草種子
20.向日葵種子
21.硫化菊種子
22.粉黛亂子草
23.松果菊種子
24.紅葉地膚種子
25.太陽花種子
26.薰衣草種子
飼草養(yǎng)殖牧草品種:
1.菊苣
2.魯梅克斯
3.玉米草
4.紫花苜蓿
5.紫花苕
6.黑麥草
7.高羊茅
8.早熟禾
9.大麥
10.燕麥
11.甜高粱
12.鴨茅
13.高丹草
14.蘇丹草
15.松香草
上圖和下圖來自張掖市人民政府畜牧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