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地黃與毛地黃的區(qū)別
地黃(學名:Rehmannia glutinosa)和毛地黃(學名:Digitalis purpurea)雖然名字中都有“地黃”二字,但它們在植物分類、藥用價值、形態(tài)特征等方面有著顯著的區(qū)別。以下是對這兩種植物的詳細對比:
1. 植物分類
- 地黃
- 科屬:玄參科(Scrophulariaceae),地黃屬(Rehmannia)
- 學名:Rehmannia glutinosa
- 毛地黃
- 科屬:玄參科(Scrophulariaceae),毛地黃屬(Digitalis)
- 學名:Digitalis purpurea
2. 形態(tài)特征
- 地黃
- 根:肉質根,呈長圓柱形或紡錘形,外皮棕黑色,內部黃色。
- 莖:直立或斜升,高約30-60厘米,多分枝。
- 葉:基生葉叢生,葉片卵形或橢圓形,邊緣有鋸齒。
- 花:總狀花序,花冠鐘形,紫紅色或淡紫色。
- 毛地黃
- 根:直根系,較細長。
- 莖:直立,高約1-2米,有白色絨毛。
- 葉:互生,葉片長橢圓形,邊緣有鋸齒,葉面有絨毛。
- 花:輪傘花序,花冠筒狀,紫紅色或白色,有明顯的斑點。
3. 生長環(huán)境
- 地黃
- 分布:主要分布在中國的河南、山東、河北等地。
- 生長習性:喜溫暖濕潤的氣候,耐寒,適應性強,常生于山坡、草地、林緣。
- 毛地黃
- 分布:原產于歐洲,現(xiàn)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。
- 生長習性:喜涼爽濕潤的環(huán)境,耐寒,常生于林下、草坡、溪邊。
4. 藥用價值
- 地黃
- 主要成分:含多種糖類、苷類、生物堿等。
- 功效:滋陰補腎,清熱涼血,潤燥生津。常用于治療腎虛腰痛、貧血、糖尿病等。
- 使用方法:可煎湯、燉肉、泡茶等。
- 毛地黃
- 主要成分:含強心苷,如洋地黃毒苷(digitoxin)、地高辛(digoxin)等。
- 功效:強心利尿,治療心力衰竭、心房顫動等心臟病。
- 使用方法:提取其有效成分制成藥物,需嚴格控制劑量,過量可能導致中毒。
5. 注意事項
- 地黃
- 毛地黃
- 禁忌:孕婦禁用,過量使用可能導致心律失常、惡心、嘔吐等中毒癥狀。
總結
地黃和毛地黃雖然同屬玄參科,但在形態(tài)、分布、藥用價值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。地黃主要用于滋陰補腎,而毛地黃則用于治療心臟病。使用時需根據(jù)具體需求和醫(yī)生指導進行選擇和應用。
品名:毛地黃種子
高度:約80-100cm
花色:混色,單色
花期:5-6月份
播種量:4-6斤/畝
播種期:無霜期、十度以上
適播地:有充足的光照和良好排水的沙質土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