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苜蓿草生長與溫度的關(guān)系
1. 苜蓿草的生長周期
- 發(fā)芽期:苜蓿草在播種后需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條件才能順利發(fā)芽。
- 幼苗期:發(fā)芽后的幼苗需要較高的溫度和充足的光照來促進生長。
- 生長期:隨著植株逐漸長大,對溫度的要求會有所變化。
2. 溫度對苜蓿草的影響
- 發(fā)芽溫度:
- 最低溫度:5°C
- 最適溫度:15-20°C
- 最高溫度:30°C
- 幼苗期溫度:
- 最低溫度:10°C
- 最適溫度:18-25°C
- 最高溫度:35°C
- 生長期溫度:
- 最低溫度:15°C
- 最適溫度:20-30°C
- 最高溫度:40°C
3. 為什么苜蓿草發(fā)芽時溫度只有十幾度
- 季節(jié)因素:
- 春季:春季氣溫逐漸升高,但早晚溫差較大,白天溫度可能達到15-20°C,夜間可能降至10°C左右。
- 秋季:秋季氣溫逐漸下降,白天溫度可能在15-20°C,夜間可能降至10°C左右。
- 地理位置:
- 高海拔地區(qū):高海拔地區(qū)的氣溫普遍較低,即使在春季或秋季,白天的溫度也可能只有十幾度。
- 北方地區(qū):北方地區(qū)的春季和秋季氣溫較低,尤其是早晚,溫度可能只有十幾度。
- 土壤溫度:
- 土壤溫度通常比空氣溫度低,尤其是在早春或晚秋,土壤溫度可能只有10°C左右,這會影響苜蓿草的發(fā)芽速度。
- 天氣變化:
- 突然的冷空氣或寒潮可能會導致氣溫驟降,影響苜蓿草的正常發(fā)芽和生長。
4. 如何應對低溫環(huán)境
- 選擇耐寒品種:
- 選擇適合當?shù)貧夂驐l件的耐寒苜蓿草品種,這些品種在較低溫度下也能正常發(fā)芽和生長。
- 覆蓋保溫:
- 使用地膜、稻草或其他覆蓋物來提高土壤溫度,保護幼苗不受低溫影響。
- 適時播種:
- 根據(jù)當?shù)氐臍夂驐l件,選擇合適的播種時間,避免在極端低溫或高溫的時段播種。
- 改善土壤條件:
- 增加有機質(zhì)含量,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,有助于提高土壤溫度。
- 灌溉管理:
- 合理灌溉,保持土壤濕潤,但避免過度澆水,以免降低土壤溫度。
結(jié)論
苜蓿草在發(fā)芽時遇到十幾度的溫度是正常的,特別是在春季和秋季。通過選擇耐寒品種、覆蓋保溫、適時播種、改善土壤條件和合理灌溉等措施,可以有效應對低溫環(huán)境,確保苜蓿草的正常生長。
品名:紫花苜蓿種子
畝用量:2-3斤
畝產(chǎn)量:3000-4500kg,干草1000kg左右
播種期:十度以上
割草期:植株達到50~80cm,可開始第一次刈割
適播地:年降雨量250mm以上地區(qū)種植,根據(jù)地區(qū)選擇秋眠等級